在山東神力索具有限公司鍛造分廠,有這樣一位“鋼鐵匠人”——他扎根一線近30年,從普通工人成長為技術領軍者;他帶領團隊攻克數十項技術難題,用創新為企業創造千萬效益;他用“傳幫帶”培養數十名骨干,讓勞模精神薪火相傳。
他是中共黨員、全國勞模、高級技師孫傳東,一名用雙手和智慧詮釋“工匠精神”的奮斗者。
初入神力索具時,孫傳東面對的是一條依賴人力的傳統鍛造生產線:工人需在高溫環境中手動操作,效率低、風險高。他暗下決心:“一定要鉆研技術,必須用技術改變現狀!”他主導改造鍛造自動生產線,解決智能化自動化在鍛造應用中的“瓶頸”,通過設備連線、加熱電爐改造等技術,將生產線人員從8人減至2人,月產量提升超100萬件,每年為公司增收數百萬元。針對“T形產品”鍛造技術瓶頸,他創新用鍛造工藝替代鑄造工藝,使產量增加2倍、安全性能提升1.5倍,每年為企業創收超1000萬元。他設計的“模鍛強力環復合切邊裝置”榮獲國家專利,實現“一次切邊+沖內芯”高效生產,年節約成本50余萬元。
孫傳東深知,個人的力量有限,唯有團隊成長才能推動行業進步。2017年,在公司領導的推動下,孫傳東同志牽頭成立“孫傳東創新工作室”,帶領團隊完成多項技改項目,工作室獲評“山東省輕紡行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”稱號。他積極發現和培養一線有潛力的新生力量,通過言傳身教,培養數十名徒弟,其中6人晉升分廠技術骨干或班組長。他常說:“技術要傳承,匠心更要傳承。”他圍繞安全生產工作,助力推動“安全生產標準化”建設工作,帶頭構建安全文化,大大降低鍛造分廠輕傷及輕微傷事故發生率,三違現象明顯下降,積極打造“零隱患”車間標桿。
從掄錘鍛鐵的工人到智能制造先鋒,孫傳東同志用行動證明:勞模精神不僅是吃苦耐勞,更是敢于突破、勇于擔當、薪火相傳的時代品格。他的故事,是千萬中國工匠的縮影;他的足跡,為“工匠精神”寫下最生動的注腳。全國勞模的表彰舞臺上,先進個人的名字熠熠生輝,但他們只是千千萬萬勞動者的縮影。他們或許平凡,卻以非凡的堅守書寫著時代的華章。時值五一國際勞動節,讓我們向所有勞動者致敬。